今天是

湖北省具有影响力文化课18年

学校新闻

联系我们

咨询服务热线:

027-88860598 88865805

QQ:914261487

邮箱:914261487@QQ.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223号(胭脂路口农业银行隔壁)

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 教学动态

近十年武汉中考作文题目及分析,给2021中考生参考~

来源:admin发布日期:2021-05-27浏览量:

2020武汉中考作文题目

7岁的小睿在小区骑车时撞倒了一个3岁的小朋友,既没有道歉,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妈妈了解情况后认为:小睿应该正视错误,承担过失;父母也应该担起责任,加强教育。于是他们写了一份特殊的“寻人启事”寻找被撞的孩子及其家长。启事上,妈妈写下了一段文字表达歉意,表示愿意支付检查和治疗的全部费用;小睿也亲手写下了道歉的话。小睿刚上学,有些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妈妈也没有代笔。


担当,无论年龄;担当,不分身份。事无巨细都显担当,大事难事更须担当。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19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涯规划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如何规划人生呢?   


叶嘉莹的《什么是好诗》启发我们: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那些美丽的字,也不是把别人诗中漂亮的字搬过来,而是要找到适合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字。    写诗是这样,规划人生也是这样。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18年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17年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 


有一条鱼,一直很想了解陆地上的事情,却因为只能在水中生活而无法实现。他与小 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后,便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讲述 了他的见闻。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事物,鱼根据青蛙的描述进行了想象,但所想象的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人被想象成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牛是头 上长角的鱼……


其实,人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对新事物的认知,离不开已有的经验,又常受制于已有 的经验。所以,要想真正认知新事物,就必须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经验。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 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解析:从主题来说,材料中首先讲述了小鱼和青蛙之间的故事,然后将这个故事引入 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理上——“人们在认识新事物时,总是受到已有经验的限制,所以要 获取新知识,必须拓宽视野”。这句话不仅阐明了“道理”是什么,还指出了人们应该怎 么做。“考生只要抓住这两点,作文就能写的比较完整。”学生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 写记叙文,但是写议论文时,可能论据会不太好找,考验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国清朝闭 关锁国、 80 年代改革开放等材料可以用来作论据。”考生写作时,可以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使用“淘宝等电商的兴起”“共享单车的流行”等鲜活的时事素材。



2016年


作文( 50 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 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 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 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 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 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 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考点】 材料作文.


【分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让我们完成一篇关于选择主题的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 每天都有选择,这一个题目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容易打开思路,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分析所给出的材料,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选择”,我们应围绕这个词 语来写,而且题干中还有这样的提示: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 得出写作思路:写一篇关于选择的文章,也可以写一篇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会有不同人生的思路。


【思路点拨】 我们可以写关于自己或者同龄人的成长中的选择,也可以写别人的(名人的)成长中的选择。


【形式创新】 在文章开头、结尾、揭示中心处扣题,点明中心词语,最好能把“选择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这样从结构上来看条理较为清晰。


【文体选择】 本文很适合写议论文,也可以写一篇前面是记叙为主,后面议论提炼收尾的议论与记叙结合的文章。



2015年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 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 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 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 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 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1、【审题立意指导】

2、【关键词】自信、努力、坚持、规律成长、等待、耐心、成长的节奏

3、【立意分析】

材料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棵树在其他树木竞相生长的时候,它不紧不慢 按照自己的节奏自然生长,在夏天来的时候,它和别的树一样用浓浓绿色为人们遮荫纳凉。


紧接着材料中给我们提了两个“问题”。它们共同起着提示和限定写作方向的作用。


第一个问题,反问“此时,谁又在意他当初的滞后?”言下之意也就是当这棵树在夏 天依然与其他树一样发挥着遮荫纳凉的作用时,没有人在意它当初的“迟迟”和“晚了一 大步”。引发学生对世俗观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反思,帮助学生树立不要在意起跑 线的输赢,只要按着自己的节奏生长,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这课树如何做 到的呢,请看材料中描述它生长状态的词句“并不着急”、“不紧不慢”、如果把树想象 成一个人,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用“自信”这个词语来形容它的状态。“按照自己的节奏”, 也说明了它是循着自身的生长规律来进行的。 


再提示大家看时间上,是从“初春”开始,不经意间“夏天”来临,在人们没有持续 关注这个小树的时候,它默默的坚持不懈的生长着,日积月累,可能没有人发觉它微妙的 生长变化,直到酷暑来临的时候,人们需要遮荫纳凉的时候,才发觉到它的巨大变化。这期间这棵树身上有一种“精神”那就是“坚持”最后这棵树在夏天来的时候,和其他树一样“成长”了。


第二个问题,问到“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这也是在提示我们将“树”生长时的 “自信”“坚持”与“遵循规律”与“人”的成长相联系。无论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文都 要联系到人的成长方面。


另外,在审题立意时除了看到故事的主体“这棵树”,还有故事中的“人”,也就是 这个故事里的“旁观者”,这群人一开始看树迟迟不发芽,感到担忧,后来不知不觉发现 这棵树和其他树没有区别时,他们便“不在意”了。这群人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原型, 或是家长、老师、朋友,这群人需要耐心等待、尊重规律。


4、【文章“类别”和“档次”】

作文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来评价。

“内容”分为四个层次。一类文:切合题意,主旨鲜明,材料典型。二类文:符合题意, 主旨明确,材料较典型。三类文:对题意的理解不充分,主旨含混,材料缺乏典型性。四类文:对题意理解不准确,主旨不清,材料混乱。


“表达”分为三个层次:优秀、合格、不合格。“优秀”: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 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合格”: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 (个别语段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不 合格”: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评价共设五个类别,一至四类文又分设上下两档。作文的“类别”以“内容”为依据来确 定,“类别”的档次以“表达”为依据来确定。评卷时,先依据“内容”来确定不同的类 别,再依据“表达”来确定上下档次。第五类只需从“表达”方面来评价。




2014年


作文( 50 分)

20. 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 ?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 了蕴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 己的姓名和校名。


【试题分析】 首先从材料方面分析。这次的材料作文没有给考生太大障碍,首先《大地 上的读书人》是四调中的阅读,学生对文章应该有比较深入地了解了。


其次,材料的最后 一段是明显的提示,“发现趣味”是其中的关键词。那么针对这个题目,文章体裁就十分广了,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都是可选的,而且跑题的可能性不大。


总体而言,这次中 考的作文难度适中,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


审题过后,学生会发现下笔还是有难度的。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次的作文是命题作文, 学生必须在“发现趣味”这个框架下寻找线索。如果写记叙文,很容易就想到自己的某些 兴趣爱好,那如果写某种体育运动或是唱歌等方向,文章就会显得十分浅显,立意不深刻, 而且会有跑题的嫌疑,材料中指明了“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如果是兴 趣,则应该表现出一种坚守和享受,乐在其中,显然这些平常的兴趣爱好就显得十分平俗, 表现力和感染力都不强。同样的题材其实可以上升一个台阶,如体育就可以上升为一种体 育运动中坚守的精神,唱歌就可以上升为对音乐的追求和向往,如《舌尖上的中国二》中 那个拉提琴的小女孩,就是很好的素材。不过这类题材的受众面较少,并不是每个学生都 有类似的经历和体会,那么文章最好以议论文的方式行文。


但是趣味不是单单指兴趣,“趣”也可以指意趣。那么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甚至散文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就如《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描述了许多研究者艰苦却自 得其乐的事迹,那么学生在作文时就可以把文章立意定为在不同的环境中领会某一热衷事 物的意趣。那么这个环境,可以是艰苦的环境,也可以是与我们社会普遍认同相违背的环 境。就以阅读为例,我们可以写在城市的喧嚣中,阅读带给我们一份心灵的宁静,那么这 类记叙文或者散文就可以带入更加丰富的情感体味。又或者根据热点“大学生卖猪肉”, “大学生卖米粉”这类的事例,他们改变了人们对大学生的传统观念,而选择了自主创业, 而且是这种比较平凡普遍的方向。那么他们在创业中发现的是另一种我们难以体会到的趣 味。这类题材就是议论文很好的材料。“发现”、“坚守”和“快乐”,应该是整个作文的基调。


总体而言,今年的中考作文选择的方向比较广泛,但是找创新点却很难。高分作文必须要注入学生们真实而细腻的情感,又或是发现了社会中难以被人们挖掘的细节。





2013年


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看山水,如何看见生命的灵性?看人间,如何看见世事的真相?看史传,如何看见人性的善恶?看生活,如何看见人情的冷暖?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


请以“看见”为题,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




2012年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0 分)


今年年初,《咬文嚼字》杂志社邀请读者一起“咬嚼”名人博客。大家惊讶地发现,一些市场意识很强,人气很旺的名人,在撰写博客时,频频出现语言运用方面的“低级错误”,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


古今中外,一直不乏“推敲”文字的佳话。即便到了网络时代,我们阅读优秀作品时也总能感受到作者严肃恭敬的写作态度。


请以“敬畏文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2011年


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0 分)

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领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李时珍学医,在质疑中研读前人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身。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2010年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 分)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


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


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题目解读 】此次作文题一共有五个语段,前四个是材料,最后一个是提示语。我一个个来分析:


第一段:提出矛盾,小橡树愁容满面,因为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第二段:给出苹果和玫瑰的意见,其实隐藏着两个常见的人生态度,但恰恰是作文命题者所反对的。首先是苹果的态度,只知道盲目努力,完全不顾其他因素。其次是玫瑰的态度,一味以容易与否来定位人生追求。


第三段:列出小橡树的处理方式,分了三步:①让自己平静下来;②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③确定自己的使命,明确这种使命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很明显,这三步是层层递进的,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第四段:描述小橡树这样做以后的结果,也有两点:充满了力量,快乐地生长。


第五段:是提示语,要围绕成长的需要来确立中心。


根据命题者的提示,不妨围绕以下两个分论点展开:


1、成长,需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2、成长,需要明确自身使命的价值;


这两个分论点都是围绕“确立自身价值”、“寻求自我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这类中心观点的,但又将这类中心观点细化成了两步:


第一步是对内的,即你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别人说什么或做什么,这是针对苹果和玫瑰的意见的。写这个分论点时,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在成长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要突出“自己内心的声音”。


第二步是对外的,即你自身使命感的确立不是一个完全个人的行为,要突出这种使命的社会性,即材料中小橡树说的“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所以,写这个分论点时,要将判定自己的使命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


分这两步论题,应该就能比较深入的将主旨表达出来了。


“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这些提示给我们的思维定向了。根据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最佳的立意点:人首先要认识自己、认清自我,找到自己成长的路径、方向,然后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活得快乐。其中,前两句是重点,与此相关的立意都算切题;宽一点看,“不必在意那些来自他人的 不切实际的要求、建议”等立意,也算扣题。


从材料的类型看,此题属于寓言式的写作材料,命题人完整叙述小橡树的成长经历,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小橡树折射出当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外在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或意见,而影响了自己内心的坚守。作文中,可以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的坚定信念;也可以对当今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要求和期望的不良现状,进行恰当的批评和陈述,但不管确定怎样的主题,都一定要切合材料内容,不能信口开河,不着边际。



电话:027-88849819 88720256     邮箱:914261487@QQ.com     网址:hanlinedu.com

版权所有:武汉市武昌区翰林教育培训学校     备案号:鄂ICP备17015078号     技术支持:武汉网站建设




线